孩子自信心不足,不僅會影響孩子學習的動機,也會影響孩子人際社交。求學階段的孩子,一直是處于團體之中,社交不好,沒自信,就很容易遭到排擠或被忽略。孩子缺乏自信,感覺上就像背了一個又大又重的殼在身上,遇到事情總是畏縮、逃避,習慣依賴大人幫忙解決問題,連自己會的問題,也因為怕錯而怯于回答,甚至寧可說“我不知道”,總是抱有負面想法,“我做不到”、“我會失敗”。
低自信的孩子很常伴隨著低自尊,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,覺得自己沒用,簡單而言,自尊就是對于自己的評價,這往往是心理健康的指標之一,自尊感較高的人,往往就能正面的肯定自己的價值,了解自己的能力與接納自己不足的地方,面對挑戰也會顯得有自信些。
0-10歲建立自尊感方法
因此想要建立孩子的自信,同時一定也得培養孩子的自尊感,自尊感的發展從很早就開始,受到父母、師長甚至朋友的影響很大。爸媽要如何早期培養孩子的自尊感,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呢?不同年齡的具體方法如下:
“感到被愛”、“被尊重”絕對是建立自尊感的基礎,因此在這個尚無法談論自信心的年紀,爸媽要做的就是當寶寶哭時要即時回應、多抱抱孩子、與孩子互動微笑、以及輕柔的照料(如喂奶、換尿布、洗澡等),讓寶寶感受到愛。
這個年紀的孩子正處于“自我”時期,他覺得自己是個個體,也想擁有控制權,因此,這個年紀,希望孩子建立自尊感,最重要的是爸媽也要能尊重孩子。當然,因為孩子年紀還小,不可能什么都順著孩子,讓孩子決定,但是,不涉及危險的事,對培養獨立是有益的事,不妨大人嘗試放手讓孩子自主。
此外,由于這年紀很常遇到喂食問題、挑食問題、如廁問題、語言發展問題、睡眠問題等,建議父母耐心鼓勵孩子,但不要過于強迫,當孩子清楚表達“不要”時,第一時間還是要予以尊重,在任何情境都應提供足夠的安全感,孩子才會有勇氣、有信心去探索環境與學習。這年紀通常已開始有同齡孩子間的社交互動,要引導孩子輪流或一起玩,讓孩子學習關注自己也要關注他人。
大多數孩子這時已進入幼兒園,這年紀的孩子很喜歡跟同學比較,他跑得比我快,他比我高,我比他厲害…等,他們會透過各種比較來建立自己的價值觀,所以會變得相當在意輸贏。
因此爸媽首要任務,就是要建立孩子“過程比結果更重要”的概念,這不是件容易的事,很多孩子會變成像喊口號一樣,嘴巴會說“輸沒關系,下次再努力就好”,但自己真的輸時,還是相當有情緒,盡管不容易,爸媽還是得盡力去做,例如常贊美努力的過程,不要總是分輸贏或誰快誰慢的二分法教養,教導孩子學習稱贊他人,觀察他人的優點。游戲型態逐漸減少競爭,逐漸增加合作型的游戲。
再來,最重要的就是觀察孩子的興趣,陪伴孩子發展興趣,例如孩子喜歡踢球,就多帶出去踢球,孩子好像喜歡音樂,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學音樂,發展興趣,對于日后了解自己的優勢能力是很有幫助的。
這時候孩子會更多方面來衡量自己的價值,例如學業成績、情緒控制、品格表現……等,簡單而言,其實還是一種比較,當孩子覺得自己在團體中都是不如人時,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,容易陷入自己不值得被愛、被尊重的負向思考中。
因此大人要做的,就是讓孩子感受自己也是值得被愛的,所以“主動”的關愛就顯得相當重要,尤其是對已經較沒自信的孩子。每天要規劃專屬的陪伴時間,爸媽都能輪流陪伴更好;陪著孩子一起找出優勢能力,這絕對和孩子有沒有常受到稱贊有關,并不是要大人隨意贊美、過度贊美,因為贊美也得有智慧,孩子會察覺大人是不是真心稱贊,而且贊美要著重過程、著重心態與勇氣。最后就是要跟孩子做社交演練了,這類孩子在團體中往往顯得被動,不敢表現,透過在家的情境模擬,讓孩子充分練習,到了真實情況,孩子自然會比較容易表現。
我們把以上0~10歲提升孩子自信心的情況用一張圖總結,方便家長快速查看。
通過量表評估結果,家長們可以從專注力、閱讀能力、書寫能力、動作協調、社交等方面客觀了解孩子的能力發展狀況哦~
Copyright © 2018-2020 cntyms.com 導兒有限公司 |粵ICP備17032227號-1 | 學困家長的學習平臺 | 公司地圖 | 網站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