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,深圳導兒中心與暨南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、深圳市人民醫院兒科、深圳市兒童醫院的專家、醫生攜手,啟動了關于導兒方案(DDAT)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(ADHD)患兒治療效果的專項研究。該研究歷時4年,通過臨床案例觀察與科學統計,證明導兒方案(DDAT)對有直立平衡功能異常的ADHD患兒的訓練治療安全有效。該論文于2014年4月刊登在《中華兒科雜志》第52卷第4期,題為《小腦運動訓練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療效的研究》。
相關報告原文 點擊下載
該論文發表的意義
在國內專業期刊首次刊登了導兒方案(DDAT)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(ADHD)療效的專業研究結果。提出除藥物之外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(ADHD)的新方法,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為更多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(ADHD)患者帶來了福音。
導兒方案(DDAT)簡介
Rutherford和Dore于2001開始導兒運動(DDAT)的研究,設計出一系列針對小腦的運動訓練方案,最初用于讀寫困難、運動障礙、ADHD治療(dyslexia,dyspraxia and attention-deficit treatment,簡稱DDAT或導兒方案)。
導兒方案(DDAT)的理論基礎
神經重塑是導兒方案(DDAT)治療的理論基礎,作為本體感覺、維持平衡、運動控制的中樞之一,小腦神經具有可塑性。小腦與執行、學習和記憶、情感、注意力等認知情感功能相關,小腦功能異常,小腦相關的運動、認知情感功能亦會受損。小腦這些認知情感功能缺陷直接與ADHD患兒注意力不集中、不分場合的過度活動、多動沖動等核心臨床表現相關。改善小腦功能的運動訓練可能使小腦神經重構,通過有關感覺、運動訓練,提高處理信息效率,增強自動化能力,從而改善小腦動作協調和認知情感等方面的功能,進而改善ADHD的臨床癥狀達到治療作用。
導兒方案(DDAT)的治療效果簡述
《小腦運動訓練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療效的研究》一文的研究結果表明導兒方案(DDAT)對有直立平衡功能異常的ADHD患兒安全有效,針對改善小腦功能的運動訓練治療能明顯改善ADHD患兒的癥狀和平衡功能。多動癥患兒經導兒運動(DDAT)治療后,明顯改善了ADHD的臨床癥狀,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腦功能和行為問題,因此導兒方案(DDAT)達到了ADHD的治療目標,是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最安全,切實有效的方法(詳細的效果論證請參看原文)。
論文作者: 張軍,張蔚,周克英,陳言釗(518020,暨南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深圳市人民醫院兒科), 文飛球 (深圳市兒童醫院),張佳楠,肖金利 (深圳導兒中心)
《中華兒科雜志》簡介
《中華兒科雜志》是中國核心期刊,代表兒科醫學領域最高學術水平。被多個國內外權威數據庫或工具書收錄: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(CSTPCD);萬方數據庫系統;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醫學索引(MEDLINE);俄羅斯文摘雜志(AJ);生物學文摘 (BIOSIS PREVIEW);癌癥文摘(CANCERLIT);生物學文摘(Biological Abstracts)。
《中華兒科雜志》連續10年獲得“中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”稱號,連續7年獲得“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項目”資助。2011年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顯示,在1998種統計源期刊中,《中華兒科雜志》在醫學期刊中位列第3位。
Copyright © 2018-2020 cntyms.com 導兒有限公司 |粵ICP備17032227號-1 | 學困家長的學習平臺 | 公司地圖 | 網站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