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熙
時間:2018-12-19 發布:導兒 瀏覽:2067
摘要:小熙患有TSC(腦結節),語言、理解能力較弱,缺少感覺刺激會把松溪塞在嘴巴里···
一、學員背景
姓名(化名):小熙
年齡:6歲
性別:男
二、孩子存在的問題
1. 語言能力弱,只會無意識發音
2. 較難安坐
3.缺少感覺刺激,會把東西塞在嘴巴里
4. 注意力方面,很難專注于一件事情并且很少有目光接觸
5. 生活自理方面較弱,不會穿襪子、鞋子、衣服等
6.理解能力弱,難以聽從簡單的指令
三、訓練目標
提升生活自理以及聽從指令的能力
四、學子初次接觸介紹
小熙患有TSC(腦結節,這是一種罕見?。?,語言能力很弱,只會無意識的發音,雖然已經六歲了,但生活自理對小熙來說也是很困難的。因為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弱,沒有幼兒園愿意接受他。
八月份的時候,小熙爸爸帶著小熙來到我們中心,我們觀察到小熙很難聽從簡單的指令,小熙在教室里面走動,或者是爬在桌子上,無法安坐;把所有的玩具塞在嘴巴里。另外,小熙在生活自理方面很弱,想要喝水都無法自己獨立去拿杯子。
五、學子成長記錄
通過專家與導師團隊的課堂觀察以及家長面談,我們建議小熙在中心上IEP課程。
透過兩次課程的接觸,我們找到孩子的興趣,小熙喜歡聆聽音樂。這證明孩子有一定的聆聽能力,我們利用圖卡訓練作為初步的目標,教導小熙聽從簡單的指令。每一次的課堂小熙都有著不同的表現,也帶給老師不同的驚喜。
第一次課堂,小熙情緒比較不穩定,跟老師之間的互動很少;
第二次課堂,小熙很認真的聆聽音樂;
第三次課堂,老師教導小熙涂鴉,一開始不愿意坐在凳子上,不愿意拿水彩筆,不愿意涂鴉。后面在老師的語言提示以及視覺卡片的提示下,在凳子上坐了3分鐘左右,另外,自己拿起水彩筆在白紙上進行涂鴉,創作了人生中第一幅作品。
六、家長配合的過程
家長來到導兒之前,一家人都很灰心以及絕望。導兒老師跟家長時刻保持聯系,也教導家長在家如何配合訓練。
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,很信任并且配合老師的要求,根據我們給孩子制定的IEP個性化教育方案,家長在家鞏固老師的上課內容以及訓練目標,比如利用圖卡讓孩子安坐、給予孩子鍛煉的機會,如輔助他打開水杯等。家長表示重新拾起希望,跟導兒的老師一起幫助小熙提升能力,跟著小熙一起成長